24 September, 2025
超強颱風「樺加沙」來襲 : 跨境電商與物流必須面對的天災
強颱「樺加沙」(Ragasa)來襲:強度與對港、台的初步衝擊
今年第 18 號颱風「樺加沙」被列為超強颱風級別,從數據上看,它甚至比 2018 年重創香港的「山竹」還要強。這場強颱自 9 月下旬進入南海後一路逼近華南與台灣,所到之處帶來狂風暴雨。
在香港,天文台已懸掛最高警告信號,並呼籲市民嚴陣以待。隨著風雨加劇,市區出現嚴重積水,沿岸多地遭海水倒灌。機場方面,國際與國內航班大面積取消或延誤,貨運航班亦受波及。公共交通停擺,碼頭全面停止作業,跨境物流幾乎陷入癱瘓。
在台灣,影響尤以東部與花蓮為甚。颱風帶來驚人的雨量,花蓮縣山區堰塞湖潰堤,洪水瞬間沖垮橋梁,街道被淹,居民受困。災情已造成十多名死者與失聯人口,當地基礎設施嚴重受創。交通中斷意味著物流車隊與貨物運送受阻,跨境出口也勢必延遲。
颱風影響下的跨境物流實況
災害事件與影響: 香港近年遭遇的最強颱風之一是2018年的超強颱風「山竹」。天文台自9月14日晚即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風暴距港約1,110公里,創下最遠發出一號信號的紀錄);9月16日上午更發出持續十小時的十號颶風信號。在風暴肆虐下,香港國際機場幾乎全面停擺——單日共有889班國際航班取消。《香港01》報導證實當日機場取消航班達889班,且機場快線、機場巴士等交通全數停駛。海運方面,多處碼頭設施嚴重受損,渡輪無法復航。強風吹襲下,港口停止裝卸作業,全港海陸空物流網絡陷入癱瘓。企業和市面活動全面暫停,造成經濟損失慘重;單是香港保險業因山竹的理賠申請就高達約73億港元(約合9.3億美元)。所幸在政府、機場與航運業者協調下,災後兩天內機場啟用雙跑道通宵運作,並花費約兩日才逐步疏導完滯留旅客[6]。
預警與應變措施: 香港有完善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制度,當八號信號(相當於烈風或暴風級別)生效時,政府會要求大部分工商業活動停擺,公共交通和港口運作也隨即暫停。在強颱來臨前,香港天文台通常會提前2至3天發出一號信號預警,並視情況逐步提升信號級別,讓社會有充裕時間準備。當預計將改發八號信號時,天文台會提前數小時公布生效時間,以方便企業與市民應變。貨運方面,一旦宣布將懸掛八號風球,香港機場貨運站與各大碼頭通常會提早數小時停止收貨作業,並加固庫存貨物的包裝與固定。同時,航運和空運公司則密切配合政府預警:如國泰航空在2025年超強颱風「Ragasa」來襲前預先宣布取消未來兩日內約500班航班,旗下港龍、香港快運等也相繼取消數百班,以策安全。港口方面,當局會在颱風逼近時召開跨部門會議協調——2018年山竹侵港前政府即罕見地舉行跨部門記者會,提醒全港「作最壞打算。港口營運商則遵循指引,在八號風球生效時全面停工,包括停止貨櫃裝卸、關閉貨櫃碼頭閘口等。為減少對跨境物流的衝擊,業者常在風暴前加緊將貨物提前運出,或通知客戶延後發貨。政府亦透過機管局和海事處與航空公司、船公司協調,在風災過後盡速重排班次。例如,2018年山竹過後機場在未來兩天持續通宵運轉,並於風球除下後約48小時內逐步恢復正常航班。
台灣:風災頻仍下的航運挑戰與部署
災害事件與影響: 台灣地處西北太平洋颱風路徑上,近十年受創嚴重的包括2015年的強烈颱風「蘇迪勒」、2016年的莫蘭蒂、2019年的利奇馬等。其中蘇迪勒颱風(2015年8月)重創全台,不僅造成8死400餘傷,更讓全台運輸網大規模中斷。颱風侵襲當天,台灣機場全面停航:279班國內航班全部取消,至少37班國際航班停飛。主要國際機場桃園機場一度出現數百航班延誤、旅客滯留的混亂場面。台灣高鐵與台鐵也提前停駛,全島對外交通近乎停擺。海運方面,各大商港在風暴來臨前即進入警戒:如高雄港在港口風力逾蒲福風級7級(約每秒14公尺風速)時,所有大型船舶須強制離港避風。蘇迪勒侵台期間,基隆港曾出現岸邊起重機傾倒等事故,港口作業全面中斷約2天之久。全台多處離島航線和渡輪也因風浪停航,造成偏遠地區物資補給中斷。農業與工業產品的跨國運輸因而延誤,僅農損即達新台幣6億元之譜。儘管如此,台灣在風災中的應變得當將損失降至最低:例如蘇迪勒期間,提前預警與大規模停班停課措施避免了更嚴重的傷亡。
預警與應變措施: 台灣中央氣象局在颱風接近時會發布海上及陸上颱風警報,政府並依警報範圍研判災害可能性。當陸上颱風警報發布且預測風力達一定門檻(如瞬間陣風逾17.2公尺/秒)時,各縣市政府通常宣布停班停課,以保障民眾安全並騰出物流調度空間。這種停工標準由地方防災會報綜合氣象預測決定,屬法律授權範圍。一旦決定停班,各機場將同步暫停貨機與客機起降,港口亦停止進出航行。台灣港務公司在颱風登陸前一至兩天即啟動港口應變機制:根據高雄港規定,當颱風強度預測達中度以上時,特大型貨櫃船應提早離港避風,其他船隻亦須在港內繫固或乾脆出海躲避。實務上,各港會在風速達蒲福5級(清勁風,約每秒8公尺)時就通知小型船酌情停航或加強纜繩;風力升至蒲福7級(強風,約每秒14公尺)後,全面禁止大型船舶進出並疏散錨泊船隻。為降低貨物積壓風險,物流業者常在颱風警報發布前48小時內加緊趕運:許多航空公司會將跨洲長程航班提前起飛以避開風暴。例如蘇迪勒來襲前,華航與長榮航空將飛往美加及歐洲的航班提早至風雨增強前起飛。海運方面,船公司與貨主協調調整船期:遇有強颱預警時,離港航次可能提早離港或延期,以免在台灣近海遭遇風浪。政府也透過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整合資訊,提前2~3天發佈航運警示給國際民航組織和周邊港口。物流園區與貨櫃場在颱風前做好防護,露天堆場的貨櫃加上束帶固定,重要貨品轉入室內庫儲。同時,公部門會和民間密切合作:如台灣石化業者在2024年超強颱風克拉頓登陸前提前48小時關閉高雄與麥寮的石化專用港口,並通知下游客戶調整提貨時程。在各方超前部署下,雖然颱風期間物流短暫中斷,但多數貨運可在風暴過後數日內恢復:如克拉頓颱風過境後,先前延遲的燃油出貨也只順延了數天便陸續完成。
日本(東京/大阪):極端天候下的物流韌性
災害事件與影響: 日本本州都市圈同樣曾受超強颱風重創,2018年颱風「燕子」(Jebi)便是顯著案例。燕子以25年來罕見的強度正面襲擊關西地區,導致大阪關西國際機場遭海水倒灌,被迫關閉機場達10日之久。暴風引發的高潮浪將關西機場跑道嚴重淹水,航廈電力設備受損。更不巧的是,一艘5萬噸級巨型油輪被狂風吹離錨地,撞毀連接機場與陸地的唯一聯外大橋,數千名旅客和員工一度受困機場孤島。關西機場9月4日起全面停飛,所有航班取消,約5,000名旅客滯留。機場閉鎖期間,大批原定經大阪出口的貨物被迫繞經他地或滯留倉庫,對區域供應鏈造成衝擊。經統計,關西機場在該財年因此減少利潤並承擔復修費用共約81億日圓(約7,500萬美元;雖其後透過保險理賠分攤了約75%的損失,但仍凸顯基礎設施對極端天氣的脆弱性。關西機場的停擺也造成日本其他口岸物流壓力驟增,許多貨機臨時改降中部和成田機場。除了燕子颱風,大型風災對東京圈物流的影響亦不容小覷。例如2019年的颱風「海貝思」(Hagibis)重創首都圈交通:當局罕見地預先宣布首都圈鐵路全面停駛,兩大機場(成田、羽田)幾乎整日零航班起降,日本各航空公司合計取消航班近2,000架次。暴雨亦導致東京港部分碼頭淹水、起重機設備損壞。雖然東京、大阪等地均有穩健的耐災工程(如防洪堤、防風設施),但近年接連的風災仍造成物流暫時中斷和巨額經濟損失。燕子颱風過後,日本政府和業界評估僅關西機場一處停運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在數百億日圓以上。好在日本物流體系展現出一定韌性:災後數日內多數對外運輸服務陸續恢復,並透過後續加班航班、加開航次等措施彌補延遲的貨運。
預警與應變措施: 日本在颱風預警上主要依靠氣象廳發布的颱風警報、暴風警報等,雖無如香港般明確的等級信號,但政府與企業會根據預報靈活應對。一般而言,當氣象廳預報大型颱風將正面侵襲時,日本國土交通省及地方政府會召開防災會議,要求相關單位做好防護。航空公司和航港業者通常提前1-2天決定班次調整:以2019年的海貝思颱風為例,航空公司在風暴來臨前一天就宣布取消東京兩機場當日大部分班機;JR東日本等鐵路業者也提早公佈停駛計畫,讓旅客和貨主預作安排。停航停運的觸發標準在日本多由業者自行掌握,通常當預測風速將超過安全標準(例如陣風超過每秒30公尺)時,航空公司會主動停飛相關航班。港口方面,各港務局會參考氣象廳的「暴風警報」來啟動封港措施:當預計港區將出現暴風(風力達蒲福10級、陣風超過每秒25~28公尺)時,港口將禁止船舶進出,並指導船隻加強繫固或離港避風。同時,港區堆場、倉儲人員會加固貨櫃和庫存。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民間物流業者之間亦有緊密協調。在颱風來臨前,許多航空與航運公司會協商「提前出貨」或「延後配送」。例如,針對跨境快遞,日本的宅配與航空快遞公司會在官網提前通知客戶某時段停止收寄往受災地包裹,並建議緊急貨件改用替代路線。一些製造業者則選擇將出口產品提前送至機場或港口待運,以便在風暴過後第一時間運出。日本政府亦會運用「緊急物資輸送」機制,在必要時協調軍方或緊急航班優先運送救援物資或關鍵貨物。綜上所述,日本在天災前的貨運安排強調計畫性和彈性並重:既要求提前預警、滾動調整班次,也強調官民合作確保颱風過後盡快恢復物流運轉。例如關西機場在燕子颱風後僅兩天就搶修開啟一條跑道恢復部分航班,並在一週內復原主要貨運功能;這背後正是政府快速核准修復資金及各航空公司密集調度的結果。
結語:物流雖急,人命更重
跨境電商銷售以運輸為基礎,物流亦是分秒必爭。但在天災面前,貨運時效永遠比不上人命與安全重要。這次「桦加沙」提醒我們:再緊急的貨物,也應暫緩等待,保障員工、司機與社區居民的安全; 而正常情況而言,在颱風或天災情況下,平台都不會在該期間進行賣家評分,而買家也會了解因天災的關係,包裹會晚到,賣家有做好買家期望管理及適當溝通即可。希望所有物流業者與跨境賣家在所有風暴與中都能平安度過,待風雨過後再攜手重建效率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