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March, 2025

特朗普「自由解放日」將至,各地區與跨境賣家如何應對全球關稅新局勢?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實施他所謂的「自由解放日」(Liberation Day)關稅新政,規模堪稱史上之最。根據目前最新資訊,關稅主要可分為兩種類型: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及附加關稅(Secondary Tariff

 

一、最新公布的關稅類型與政策

特朗普政府將對貿易逆差大且關稅不對等的國家實施所謂的「對等關稅」,具體名單被外界稱為「Dirty 15」,約佔美國貿易夥伴的15%。此外,特朗普也宣布將於4月2日起,針對任何從委內瑞拉購買能源(石油、天然氣)的國家加徵25%附加關稅。

 

二、不同地區受到的影響分析

  • 中國大陸與香港
    中國是此次貿易政策改革的主要目標。除了第一任期已有的10%關稅,特朗普再追加了約20%,合計將達約30%。中國則立即針對美國農產品進行15%的反擊措施。由於香港被美國視作中國一部分,故所受影響一致。
  • 日本
    日本雖未被明確列入「Dirty 15」,但汽車產業正處於風險區域。特朗普政府曾表示考慮對日本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日本政府因此正密切留意動向,積極爭取避免成為新的關稅目標。
  • 台灣
    對台灣來說,半導體與晶片產業將成為可能的關稅目標。台灣對美貿易順差較為顯著,其中半導體產業尤為突出。反而汽車產業受影響有限,因為台灣的整車出口量相對較少。
  • 全球其他地區
    加拿大與墨西哥已經受到鋼鋁產品的25%關稅影響,而歐盟則推出高達50%的報復性關稅,特別是美國威士忌。另外,南韓、東南亞國家為避免額外關稅,積極增加在美國境內的投資。

 

三、跨境電商賣家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此次關稅政策對跨境電商業者而言衝擊尤其顯著,其中又以大中華區的跨境賣家所受影響最大。雖然官方尚未明確提及目前的T86清關優惠制度是否調整,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取消或縮限此政策只是時間問題,業者必須提前規劃,以因應可能的成本大幅增加。

其他地區的跨境業者,儘管短期內小包裹物流未有明顯影響,但也需留意未來可能出現的對等關稅,導致原本價格優勢減弱,應未雨綢繆、提前準備因應方案。

此外,由於不少國際跨境企業的倉儲與生產基地設在中國或香港,即便企業本身並非中資,仍可能因供應鏈所在地而受新關稅波及,增加預期外成本。因此,企業宜重新檢視供應鏈的佈局與策略,以分散風險。

 

四、媒體與市場反應

全球主流媒體普遍對此政策持負面觀點,認為此舉實質為向美國一般家庭徵收消費稅,恐加劇通膨壓力。PwC更指出,全球消費產品市場可能因此損失高達1340億美元。

特朗普政府內部也存在不同聲音,有意藉此施壓談判,但長期維持高額關稅或將導致市場波動與全球貿易緊張加劇。

隨著4月2日腳步逐步逼近,全球企業與跨境賣家務必提高警覺,積極應對政策的快速變動,以在新貿易局勢下掌握先機。